第1285章武曌河西使西苍穷途末路何处去(第2页)
在这半路之上,才同时派人返回大武汇报她的计划,同时也是要求大武那边派出人手进行接应。
也正是因为武器直接将主意打到了人家皇帝的身上,故而,这才不敢提早暴露自己的目的,唯有等到西苍快要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才敢暴露出自己的目的。
再怎么样,要是真的等到西苍兵败了,这皇帝要是落到赵宋的手中,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活路可言。甚至,西苍朝廷上下,也没几个能够得到好结果的。
当初赵宋朝那一日的血仇决定了,双方早已是不死不休了。这个仇恨,就算是赵匡胤愿意放下,但他手下的那些人能够放下?
事实上,如果利益足够的话,再大的仇恨,赵匡胤也能够放下。毕竟,死的是他的亲人,而不是他自己。对于一名君主来说,放不放下只看背后的利益足不足够。
然而,奈何死的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亲人,还包括他手底下那么多臣子的亲人。
如此,这个仇恨就不是利益能够改变的了。再大的利益,比不过人心向背。他如果放下这件事,他手底下的那些人,只怕就要和他背道而驰了。
武要谈的事情,那肯定是不能和西苍皇帝谈的,那位不过是一个稚童罢了。虽然说名义上是皇帝,可以,朝堂上的事情全都是由那几位大臣共同商议决定的。
故而,武?要谈,也是和萧若凛、英熊、皇甫青、司马悟德他们四个人谈。
这些事情,就算是皇天也没有主导权。说到底,西苍的权力,不在皇天的手中,他并非是西苍权力的拥有者。
他在中苍的时候能够命令一部分人,那是因为皇甫古渊给他这个权利。而同理,放在西苍,如果当权者不给他这个权利的话,他谁也命令不了。
武?要让西苍这一批人入武的提议,萧若凛、英熊、皇甫、司马悟德他们四个人虽然说是有一定的犹豫,但却也同样是心动的。
他们当然清楚,一旦真的入武之后,不管是皇甫济民,或者是萧若凛、英熊、皇甫青、司马悟德他们本身,那个时候就真的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他们的生死,完全要看大武的意思,那个时候,必定是不得自由,他们这些人存在的目的,只不过是成为大武的一颗棋子。
可是,如果他们不前往大武的话,西苍底下的那些不重要的小人物,或许会有一条活路,等到赵宋彻底打进来之后,他们这些人,只怕都会被赵宋给活剐了。
中苍与大汉之战,至少是两军交战,有投降的余地。可是,西苍与赵宋之战,是渗了血海深仇的,赵宋的那些将军不见得会给他们投降的机会。
去往大武,虽然会处处受制,可是,总比亡命于赵宋之手强。
只有活下来,他们才有机会以图东山再起,辅佐陛下再立基业,光复大苍四百年河山。
更不要说,他们并不是单枪匹马过去的,而是可以带着班底一起过去的。
他们到底也还剩下两万兵马,虽说这两万兵马家都在河西,不见得会有那么多人会和他们切往异国他乡,可是,以利诱之的话,至少带上一半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大苍这边,还是有些底蕴的,虽然大部分都被中苍继承去了,但也不代表西苍这边一点就没有了。些许金银钱财,他们还是能够拿的出来一些的。
以金钱开路,还不怕带不走这些大头兵吗?
是的,在谈判的过程之中,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之下,武?再次退了一步,允许他们所带的兵马到了大武之后,依旧在他们的掌握之内,而不会拆散他们。
这一点,让西苍朝天这边彻底心动了。
天启异世,虽然没有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可是,类似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只要手中能够掌握一只兵马,就算是数量少一些,可是,他们就不至于完全生死掌握在人家的手中。至少,最后的一搏之力还是有的。
而于武?而言,就算是答应了他们这个条件,可是,他们又能够带走多少人?
就算是两万人,全部都带走了,难道就能够脱离大武的掌握吗?
再则,光有兵没有粮,有什么用?
等到他们入了大武,粮草从哪里来?
故而,光是这一点,他们大武就能够扼住这支人马的命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