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同样也很清楚手冢国光性子的毛利寿三郎转过身,先一步安排解释了起来:“按照教练组的推测,明天的比赛,第一场代表德国队上场的高中生,大概率是今天U-17德国代表队的副队长俾斯麦。”

“今年是U-17世界杯第一次允许国中生参赛,甚至还不惜强硬规定每一场团体项目中国中生上场的人数和名额,所以,各国国中生之间的实力差距,或许真能推动U-17世界杯的某些变革也不一定。”

——这不是毛利寿三郎说的,而是教练组在先前作战会议上推测德国队明天在表演赛上具体安排时候的原话。

教练组甚至怀疑,或许U-17世界杯的主办方早有想要堂堂正正地改变德国代表队连冠的唯一局面,也一直在试图改变U-17世界杯的某些规则,但最终让他们下定决心的,或许就是两年前那场德日表演赛的双打比赛。

U-17世界杯两年举办一次,这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公平。

毕竟大部分国家的高中年龄限制不过三年,有些选手不过只能参与一次U-17世界杯,有些选手却能在高中一年级的经验积累后,一跃成为两年后各自国家的绝对主力选手。

更何况,只是短短三年时间的话,想要挑选有天赋的选手,多少还是有些局促和局限了。

对此,毛利寿三郎belike:不,就算他两年前没有出现在法国,今年的U-17世界杯依旧也会更改赛制。

他引起的蝴蝶效应或许存在,但最终也只是提前让主办方下定了决心,结果仍然是在两年后的现在成为了现实。

但不管怎么说,以上这些种种猜测相加,让教练组做出的判断就是:身为德国队副队长二把手的俾斯麦会在第一场比赛出场,而身为主将兼队长的博格,则会坐镇第三场比赛。

就像两年前的表演赛那样,博格上场第一场比赛为了赢得开门红,但坐镇第三场比赛上场的,却是三年级的最强者。

毕竟也是曾拿下U-17世界杯八连冠的队伍,当时的德国代表队除了博格,确实也不乏强者。

更何况那时候的博格尚未完全成长,他甚至都还没进入职业网坛。

“教练组想让我们拿下第一场比赛的胜利,以此证明德国队并非不可战胜、尽量避免在正式的比赛开始前大家的士气或许会被过多打压的情况。”见手冢国光继续点头,并理解了他的话,毛利寿三郎才继续说道,“所以,德国队多半也能推测出明天表演赛第一场上场的选手是我们。”

“而他们的目标,大概就是借我们,或者说,是借你的实力,去促使他们的国中生的进化。毕竟,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博格曾亲自邀请过你加入今年的德国代表队吧,手冢。”

“所以,去赢下明天的比赛,去和博格证明,你的选择没有错。”

“我会为你创造机会的。”

——而这个机会,就是现在。

收回前一天晚上和身后高中生前辈的交流思绪,手冢国光重新看向对面的半边球场。

九十秒的发球时间不快也不慢,刚好足够两边的双打前后辈交流,并重新摆好发球或是接发的姿势动作。

俾斯麦,终于再次发球。

只是这一次,无论是俾斯麦,还是负责接发的毛利寿三郎,都没有了比赛一开始的气势。

他们就像是在完成例行的需要敷衍的公事一般,在简单遵守了双打比赛的规则以后,便将这场表演赛让给了两位身处网前的国中生后辈。

再然后,网球场上呈现的,便是手冢国光和塞弗里德的激烈对抗。

“毛利前辈和德国队的那位俾斯麦,是都不准备出手了吗?”场边,切原赤也对此感到疑惑,他也因此下意识地直接提出了问题,“为什么?”

毕竟这一次U-17世界杯,站在他身边的不仅有自家的柳前辈,还有隔壁和遥远隔壁的乾前辈和三津谷前辈可以为他解释如今网球场上的比赛情况。

可回答切原赤也疑问的,却并非数据组的三人。

“是因为这是双打吧。”丸井文太下意识地回答道,他一边吹着泡泡,一边转头继续解释,“‘想要从毛利前辈和手冢手里赢下这场比赛的话,就要让自己的搭档完成进化’,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而至于俾斯麦需要塞弗里德完成进化的理由——

幸村精市笑着接上了其中缘由:“因为比赛开始的第一球,俾斯麦就被毛利前辈压制了。”

“或者准确来说,在俾斯麦打算公开使用的实力占比里,毛利前辈赢了。”柳莲二也随之说道。

“所以他们迅速达成了统一,将这场比赛的舞台让给了手冢和塞弗里德。”

几位前辈异口同声。

可是切原赤也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那毛利前辈为什么也不直接出手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