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对(第3页)
“如调度乡勇时混乱不堪,原定七日内送至湘潭的物资第十日才送到,不少乡勇的驻扎地点及任务弄混、弄错。
“如人员纪律意识淡薄,从员役到乡勇,甚至湘乡、湘潭本地临时被雇劳工,都有人以大同社之名勒索钱财、收受好处。
“如人员等级意识甚重,自己穷人翻了身,便瞧不起别人。官员轻视干役,干役鄙夷劳役,连劳役都觉得比百姓高人一等。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员役太少,邵阳、新宁众多员役被抽调走,乡里一片混乱。湘乡、湘潭只乡一级才有干役,政令不畅。
“我这次回来,一是要加强员役思想教育,二是改革选拔机制。前者是长期工作,老杨和巧月主抓,后者重点在扩大选拔范围。”
她顿了顿,郑重说道,“光靠培训已赶不上我社扩张速度,是以只能放宽条件,稍作妥协。
“非乡贤本人及其三代近亲的良绅族人、顺绅本人及其族人乃至愚绅五服外的远亲,俱可报名。
“此外,女子亦可报名,只要符合条件,与男子一样通过我社考试,俱可选为干役。”
原本众人面色平静,听到后面,俱惊诧万分,当即便有人起身想要反驳。
不想刘今钰敲了桌子,语气坚定,“你们保证能找够人再说不行!有一个可用,不管男女,都别浪费!我意已决,莫多说,任何后果,我来担责!”
众理事面面相觑,只得将最后希望寄托在杨文煊身上,但这位副社长却直接略过此话题,说起了“分县”之事。
分县,顾名思义,即是根据人口、面积、经济文化因素将大县分为小县。
刘今钰原不赞同,认为此举会造成冗员。
但杨文煊却劝她说,“人只能管那么些事,管的事多了,便不得不多加人。若不分县,便只能增加行政层级。
“如清末时,县乡间便有‘局’这一级,清亡后县乡间保留‘区’级近百年。虽有人口增长的缘故,但那时通信、交通也更发达,事务也更多。”
刘今钰经历过这两个多月的管理混乱之后,也不得不采纳杨文煊的建议,进行分县。
于是邵阳县被分为三个半县。南乡及东乡九龙岭以西为邵阳县,东乡余部为昭阳县,北乡及隆回乡北部为高平县,隆回乡南部与武冈州紫阳等三乡合为夫夷县。
新宁县不变。
新化县南部,仍为新化县。
湘乡县首里与中里仍为湘乡县,上里与安化东南的常乐、丰乐两乡合为连道县。
湘潭县、零陵县、东安县、祁阳县、衡阳县虽或多或少有些地盘已归大同社管辖,但位于前线,所以要么暂由临县管辖,要么军管。
由此大同社所控地区划为八县,总面积超3万平方公里,人口逾50万。
与此前局限在邵阳、新宁、武冈等地相比,可谓跨越式发展。也难怪顾此失彼,乱象频生。
谈论完分县之事,暂时休会。
刘今钰将杨文煊带去密室,语气诚恳,“老杨,你得帮我个忙。”
杨文煊奇道,“我能帮到刘大社长什么忙?”
刘今钰很是认真地说道,“跟我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