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2章(第1页)
第1832章
此招一出,必令置地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小林生精心构筑的“居屋”帝国恐瞬间倾颓。此乃围魏救赵之上策!”
还有一些角度刁钻的分析,如关注商业模式的《经济导报》专栏作家分析“龙广场”模式的可行性,或质疑地产商本性的声音认为这不过是小林生抬高股价的噱头。
一时之间,港岛报界可以说是真正的沸反盈天,每一份报纸的时政、财经、社会版都被这场关乎民生与立场的“居屋”大战所占据,街谈巷议,众声喧嚣。
《明报》大厦顶层,总经理办公室。
主编王阳将一份刚赶出的社评样稿,小心翼翼地递给端坐红木桌后的查良镛审议。
这室内弥漫着相当上好的茶叶清香,而窗外则是中环热闹不已的车水马龙。
“查生,这是明天社论版的定稿,同样是发表关于置地建材争议的立场。您看看,这观点和语言措辞,需不需要再修改一二。。。。。。”王阳征询道。
金庸则是接过文稿,屏气凝神,慢慢着细读。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很是鲜明,在文中大力赞赏置地集团通过引入大陆建材有效降低成本、惠及中下阶层的创新尝试。
同样也是类比东深供水工程的水源合作模式,呼吁在纯粹关乎民生福祉的住宅问题上,应摒弃非此即彼的政治立场上无意义的争论。
文章中旗帜鲜明地支持小林生的务实选择,并呼吁民众也应感谢大陆方面能提供这般质优价廉的建材来源。
读罢全文,金庸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点头夸道:“好,这篇社论写得很好!此论立场清晰,切中肯綮。《明报》在此事上,就应当秉持此等公心与识见,力挺置地集团和小林生到底。”
闻言,王阳脸上一丝轻松,然后又是恰到好处的恭维道:“查生,说来现在这局势,也多亏了您上回那篇《侠之大者》掷地有声,字字千钧的效果。
就是经您这妙笔一颂,小林天望已被您推上‘为国为民’的神坛。他纵有三分迟疑退意,今时今日,只怕是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将这‘居屋’惠民的康庄大道走到底了。
可以这么说,单您这一篇文章,推动的就是莫大的实际福祉,功德无量啊!若非您那篇雄文定鼎乾坤,这‘居屋’计划,怕还只是在纸面打转呢!”
王阳看是在拍金庸的马屁,实则也的确是一语点破了金庸这妙笔背后无形的威压与阳谋。
通过这样的一篇宏文,为小林天望立起道德丰碑,亦变相捆住他的手脚,逼他不得不以行动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