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第1页)
第739章
孟子涵那边的生意做得不顺利,叶林晨这边的创业项目,同样走到了一个瓶颈。
经过了几次小组内部的讨论,项目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下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市场调研。
可真正走到这一步,问题就像一堵墙一样挡在了眼前。
她根本找不到相关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自己的方案。
在1995年这个年代,计算机还只是摆在学校实验室里供少数人使用的“稀罕物”,更别提互联网。
没有办法像后世一样敲几个字,海量的资料就滚滚而来。
想要数据,只能靠人一页一页去翻书、去跑腿。
叶林晨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江城大学图书馆。
金融系是学校的王牌专业,说不定能在这里找到一些专门为金融学生准备的资料。
说干就干,只要一有空,叶林晨埋头在书堆里查找资料。
整整一个星期,她几乎都泡在馆里,从厚重的经济学教材翻到翻译成中文的国外金融案例集,全都翻看了一遍,可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
那些书纸张泛黄,翻开的时候还带着一股霉味。
书里的内容多是七八十年代的旧数据,早就和当下的市场脱节。
唯一稍微有点价值的,是一本翻译版西方教材里提到的国外并购案。
可那个案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美国,离现在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不仅时间太远,场景也太“洋”,完全搬不到她的策划案里。
叶林晨坐在图书馆木质的长桌前,盯着那行小字,心里涌上一股无力感。
而且,在这段研读书籍的过程中,她敏锐地察觉到另一个问题:
在九十年代这个创业刚起步的年代,创业者们普遍更相信“胆子大”“有关系”“敢干”,几乎没人意识到风险评估和财产管理的价值。
她要写的策划案,如果不能让评审老师信服,很容易被一句“空想”否掉。
数据没找到,问题却冒出了新的。
但叶林晨并没有因此放弃。
既然学校图书馆不行,那就换地方。
找个资料更齐的地方。
于是,她又转战了市图书馆。
市图书馆的条件要好一些,架子上摆着当下最新的杂志和研究资料。
叶林晨抱起一摞《经济参考报》和《南风窗》,坐下就翻。
那两周,她几乎天天往市图书馆跑。
天一亮就背着书包出门,晚上回来时,肩膀都被书压得生疼。
好在这份辛苦终于没有白费。
在一本杂志里,她意外翻到了一篇关于“创业失败的研究与分析”的论文。
里面不仅有当下的统计数据,还结合了几个真实的案例,简直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盯着那几页纸,叶林晨的心跳都快了半拍。
她有个了新思路!
她可以从失败者的案例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