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第1页)
第839章
985厂机场,入夏之后,川中大地便万物复苏竞相斗艳起来。
尽管改制后变成了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骨干企业,但人们还是按照老叫法称这里为985厂。
尽管干办已经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了南港,但这里的老干办大院,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装备事务管理中心。
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干办在全国有三处,天府、南港、海参崴,这个机构的编制人员已经突破了300人。
其中以南港干办为最,有一百多人,海参崴的规模略小,也有大几十号人。
天府985厂这里的干办最为特殊。
因为要负责空军装备发展事务,而李干自始至终都是空军现役人员,他的重心也一直在空军这一块。
专门为一个人设立三个专门办公室的情况,在几十年的历史里没有出现过。
实在是因为李干的兼职太多了,没有一支庞大的团队,就靠他和几个秘书助理,小猫三两只,忙吐血也兼顾不过来。
实际上,“李干办公室”已经成为了军队装备发展规划的日常管理部门的代名词了。
三大干办都有派驻到各个主要工厂的代表,和军代处一同办公,与军代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正是靠着这样的管理机制,李干才能对各个装备项目的发展和情况了如指掌。
李干回到985厂受到了杨伟等领导的热烈欢迎。
杨伟荣升集团总经理后,他把集团公司的总部放在了天府,而不是和其他副部级央企那样放在了京城。
无疑,他是非常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里的,非常清楚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核心在什么地方。
歼-10系列战机是航空工业集团最核心的产品。
而歼-10是怎样诞生的,杨伟非常清楚。
当了副部级干部后,他非但没有眼界高,反而比之前更加的谦逊,在面对李干的时候,干脆把自己当成下属来看待。
李干一下飞机就看到杨伟大步迎上来,当即一边走一边说,“老杨,你现在是集团公司总经理了,不是985厂厂长,你丢下一堆事情跑过来,没必要!”
杨伟紧握李干的右手,笑道,“你多久没回来了,难得回来一次,我就是在忙也要抽时间过来接你。”
二人呵呵笑着。
杨伟知道李干不喜欢排场,非常重视技术,所以他只带了宋文忠、吴强和厂长以及几位技术骨干前来迎接。
一行人也就十几个人,上了中巴车后,李干果然就先找宋文忠、吴强师徒聊了起来。
歼-10H的试飞工作不是李干搞的,到了他的位置,想要具体负责某一机型的试飞,机会太少了。
所以,李干连忙问宋文忠,“宋总,歼-10H的具体表现如何?”
宋文忠犹豫了一下,说,“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我记得你还没有见过实机吧?”
“图纸看过。”李干说。
吴强插话说,“和图纸有些区别,后来吹了一千多次风洞,做了比较大的改进。”
闻言,李干的好奇心顿时起来了。
他扭头冲驾驶员说,“直接去歼-10H机库。”
“是!”驾驶员立即拐了个弯往停放歼-10H的机库开去。
中巴车很快停在了机库前面,接到通知的驻985厂试飞中队中队长孙生禄在门口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