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净鞭三声响文武两班齐(第2页)
赵胜率先开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以为,当选雍王为号。”
“大家都知道,大帅起于陕西,麾下核心骨干也多为秦人。”
“陕西古称雍州,乃禹贡九州之一。”
“眼下明廷在西安有位秦王,所以暂时先不称秦王,改用雍王代替。”
“用此王号,可牢牢抓住根基,时刻提醒军中的三秦子弟。”
“而且,‘雍’字还包含和谐安定之意。”
“眼下正值天下大乱,大帅还能借机提出‘安定四方,再造太平’的口号,可谓是正合其时!”
听了赵胜这番话,四川本地的官员们可就不乐意了。
剑州知州李兴怀立刻站了出来,据理力争:
“赵赞画此言差矣。”
“大帅确实起于陕西不假,但如今龙兴之地乃是四川!”
“王号当与蜀中气运相连,方可稳固,岂有舍近求远之理?”
“虽然蜀王的名号有些不吉利,不可再用,但也不应该以雍王为号。”
一旁的龙安知府王承弼也点点头,附和道:
“李知州所言甚是。”
“纵观历史,割据四川者,岂能不用蜀地之名?”
“昔日有刘备实据蜀地称汉中王,进而开创季汉;后有王建、孟知祥以蜀为号,开国建制。”
“此乃天命所归,地势使然,我等当顺天应人,岂能逆势而为?”
“不然!”
听了这话,赵胜身边一位陕西籍的文官立刻站出来,
“如果不能称雍王,那汉中王也名不副实,毕竟汉中还在朝廷手里。”
“依下官愚见,王号未必非得拘泥于一地,大帅志在天下,岂可困于一隅之名?”
一时间,府衙大堂里吵得是不可开交的。
有坚持“蜀王”的,有主张“雍王”的,也有提出“汉王”、“顺王”的
反正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最后吵了半天,谁也无法说服谁,众人只好将几个拟定的备选王号及其理由,详细写成文书,呈送江瀚定夺。
江瀚一一看过呈上来的文书,略作思索后,便有了决断。
他提起笔,在“汉王”二字上画了个圈。
可定下王号只是其中一环,还有一大把的事等着江瀚定夺。
开府立制绝非易事,这是从流寇向正经政权转变的关键一步,方方面面都得仔细考虑到。
江瀚思索良久,还是决定沿用明朝成熟的体制,并在其基础上略作增减。
比如把原先的六部改成八部,保留户、礼、吏、兵、刑、工六部,新增农部、学部。
眼下已经是崇祯八年了,往后天灾只会更加频繁、更加猛烈。
设立农部,专司农田水利、粮种推广、防灾赈灾,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对于学部,他则是有更长远的计划。
拿下四川后,也算有了根基之地,那兴办学堂,培养人才的各项事宜就该提上议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