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第4页)
“究竟还未行册封礼,还是喊修仪稳妥些。”惠妃揣摩着方才那番话的意图:“你可是想本宫在太后面前为你美言一二?”
袁选侍自知惠妃误会了自己言辞:“妾只是听说太后还是元妃的那会儿,每到暑热时节就会去含凉殿避暑躲夏。但去岁却没有去住,妾猜想是碍于身份不似从前之故。便想着,娘娘如今主六宫事,此事若能由您主动提起,也可教太后娘娘这个夏日过得舒服些许。”
“您不需要提妾的名字,只要娘娘得到器重,让太后看的见您的孝心和才能,妾于愿已足。”
惠妃笑了笑,没有明说是否应下:“原是如此。你的良苦用心,本宫知道了。”
太后是畏热的体质,确实早早开始苦夏。紫泉殿中,菜肴流水一样送进来,太后却不过草草几口就没了胃口。
惠妃原先没打算起用袁氏献的策。即便袁氏是一心为她计虑,可惠妃知道,对于最高的掌权者来说,越是手握权柄的下属,就越要安分本分、没有野心,才能用的更加放心。
但见太后这样,惠妃又实在不忍:“太后娘娘,先帝驾崩的三年孝期还未过,今年肯定也是去不了行宫的。臣妾瞧着,含凉殿也许久没有人住过了,太液池边,清凉宝地,若只白白放着岂不可惜,倒不若您移驾去小住上一阵子。您身子骨康健了,陛下在前朝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太后倒是没想到惠妃今儿如此机敏活络,出神了片刻,便笑着点头:“也好。”
她又看向皇帝:“就让你那位将要册封的,”她似乎略想了想,才记起那个“盈”字封号来:“盈美人,来陪哀家住上一阵子罢。也好教哀家看看,是个怎么样灵秀妥帖的人物,若是不够妥帖也不妨事,哀家自会替你喻教一二。美人位份虽说高了些,但难得你喜欢,往后别人知道她是在哀家这儿过了眼的,总不至于说她的闲话。”
今日一早皇帝从凤藻宫带走了一个宫女,还提拔了惠妃,分走了皇后宫权的事早就传开了,但其中细节,譬如带走的是什么人,又打算如何安置,众人便不甚明朗了。
太后和惠妃却是比旁人早些知道皇帝给人拟下的位份的。
“好。”萧放并未多问。
既有人想要显于人前,他也没再打算将她保护得太好。
太后打算如何喻教,是严是慈,她迟早都要学会应对。
太后却又想起一遭事来:“正好,哀家还有些想你连姑姑的侄女儿了。荀欢,你还记不记得?眼看要千秋宴了,干脆也一起叫进宫来,宴后册封了罢,正可与这位盈美人作伴。”
这次,皇帝却没有如方才那样爽快答应。
“母后。”
他微微眯眼,饶是太后都有些觉察那份锐利。
“儿子只怕,您如此打算,她们两人俱不会高兴,不会愿承您的恩。”
太后也就是那么随口一提一试探,成则最好,不成也没什么,当下便作罢了。但她却敏锐地嗅出几分不同的气息。
“都说雷霆雨露,俱为天恩。皇帝何时竟也在乎一个女子高不高兴了?”
萧放没有反驳,只扯唇略笑,呷了一口茶。
太后这时才想起来问:“这盈字,何解?”
惠妃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妃位与这位盈美人很有些关系,有心在太后面前稍稍替人遮掩。
便端过一盏冰鉴里新取出来的荔枝酥山,递到太后眼前,膳后吃不伤脾胃。
“臣妾斗胆一猜,过满则盈溢,是劝诫的意思。”
太后看向皇帝,似乎是在询问是否果真如此。
萧放一晌未有言语,只讳莫如深地道:“母后再不吃,酥山就要化了。”
太后慢搅着调羹,还是没动:“皇后入宫以来,滥用刑罚,她既糊涂,是该吃些教训。哀家看,就让她闭门自省到中秋宴前罢。”
言下之意,她虽然也不喜这个儿媳,可毕竟是一国之母,也
不能当真将人关太久的禁闭。
*
待皇帝回到太极殿,那张罗汉床上已经空无一人,唯剩暗香盈盈,经久不去。
萧放坐在了她躺过的地方看了会儿书,许是垫得太厚,确有些燥热莫名,使人不得心静。遂让人换了张湘竹凉簟铺上。
转道去了偏殿,人却也不在。一问之下,才知是去宫人住的院子里,陪伴她那位至今还卧榻不起的小姐妹了。
帝王只能有些闷燥地回到前殿批折子。
“叫她来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