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3章 下血本(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哈哈哈!"汤和笑得直拍大腿,"常蛮子,你丢人不丢人?"说着从靴筒里抽出几张银票,"看我的!"武将们你争我抢,场面顿时热闹非凡。曹震和冯胜为了谁先谁后差点打起来,郭英更是一口气让家丁抬来了三个大箱子,打开一看全是白花花的银子。"铛—铛—铛—"铜锣声此起彼伏:"颖国公傅将军,兑新币八万文!""景川侯曹将军,兑新币十二万文!""武定侯郭将军,兑新币五十万文!"铜锣声未歇,几位武将互相递着眼色,嘴角虽咧着笑,眼底却都闪着精光。他们虽然平时看着大大咧咧的,但心里都猴精着呢。曹震摸着胡子暗啐一口:"老郭这厮,平日抠得铜板都要掰两半花,今日倒舍得下血本!"转头却扯着嗓子喊:"给爷再添五万文!咱可不能输给棺材本儿!"文官们看得目瞪口呆。礼部尚书李原名悄悄拉了拉凌汉的袖子:"老凌,咱们是不是也该""废话!"凌汉一跺脚,赶紧招呼随从:"快回府把老夫那个紫檀木匣取来!"最绝的是李善长。老李头不慌不忙走到柜台前,从怀中掏出一叠地契:"老夫用城外三百亩良田作保,能兑多少?"这一下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了:"老李啊!你他娘的这是要拆台啊?"李善长嘿嘿一笑:"陛下,老臣这不是给太孙撑场面嘛!"外面的百姓看得津津有味。起初还只是看热闹,后来见这些王侯将相都争相兑换,渐渐也动了心。毕竟他们兑换还有福利,现在一两白银或十贯铜钱可兑一千一百文,比这些朝廷大臣还多一百文呢!这种感觉让他们仿佛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感,纷纷开始掏腰包,有的兑换银两,有的兑换铜钱,场面一时热闹非凡。"娘,咱们也去兑点?"一个年轻后生扯着母亲的衣袖。"再等等"老妇人眯着眼睛,"等那个穿绸衫的掌柜兑了再说。"她指的是正在探头探脑的白金瀚掌柜。那胖子装模作样犹豫了半天,随后终于一咬牙挤到窗口:"兑兑二十两试试""铛——"锣声虽不如先前响亮,但小吏的嗓门依旧洪亮:"白金瀚刘掌柜,兑新币两万文!"这一声仿佛打开了闸门,显然他们并不知道,白金瀚的老板是朱雄英手下的人。百姓们纷纷掏出贴身藏着的银钱,排起了长队。有个老农甚至从鞋底抠出几个铜板,非要兑换"那个半文的小票子"。朱标看着这一幕,低声对朱雄英道:"你这敲锣打鼓的法子,倒是把人的好胜心拿捏得死死的。"朱雄英眨眨眼:"老爹明鉴。不过"他指了指已经撸起袖子加入争抢队伍的朱元璋,"爷爷这是要把内库搬空啊?"朱元璋此刻全然不顾帝王威仪,撸起龙袍袖子,露出结实的手臂,活像个准备大干一场的老工匠。他冲着身后的大太监一挥手:"去!把内承运库的甲字库都给咱搬空了!"大太监吓得腿肚子直打转:"陛陛下,那那可是""废什么话!"老皇帝一瞪眼,"咱自己的钱,想怎么兑就怎么兑!"不到半个时辰,一队锦衣卫押送着百余大箱浩浩荡荡而来。箱子落地时发出沉闷的声响,显然分量不轻。朱元璋亲自上前,"咔嗒"一声掀开第一个箱盖——刹那间,整个钱庄都被映得金灿灿的。"嘶——"周围响起一片抽气声。那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上百块金锭,每块都铸成元宝形状,底下还打着"洪武二十年内府监造"的印记。徐达看得眼都直了:"陛下,您这是把修陵寝的金子都搬来了?""放屁!"朱元璋笑骂着又打开第二个箱子,这里同样是码得密密实实的金元宝,"咱这是给大孙撑场面!"说着抓起一个金元宝在手里掂了掂,"这一个五十两,给咱全兑了!"朱雄英赶紧上前劝阻小声道:"我的爷啊,这这也太多了""咱们印制的纸币不够啊!"光说这一箱上百块金元宝,这些都是仅用于国库储备或特殊仪式的,一块就是五十两!这一箱最少也有一百块,那就是五千两黄金。一两黄金此时可以换四两白银。也就是说这一箱就是两千万文新币。同样的箱子,还有百来口!工部这段时间总共才印制了五千万文。哪够给他一个人兑的?"多什么多!"老皇帝又掀开第三个箱子,里面仍然是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咱记得大孙说过,什么什么保证金?这些够不够保证?"户部尚书傅友文捧着账本的手直发抖:"陛下,按市价,光这箱金子就值"朱元璋看着傅友文那副战战兢兢的模样,不耐烦地一摆手:"少跟咱扯这些市价不市价的!"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抚过金锭上的龙纹印记,眼中闪过一丝柔和,"这些都是咱这些年自己攒下的私房钱,没动用国库一分一厘!"老皇帝转身看向朱雄英,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竟露出几分罕见的慈爱:"雄英啊,咱好歹也是个帝王,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在前头拼命呢?"他拍了拍孙儿的肩膀,声音突然低沉下来,"爷爷我平时在宫里,吃穿用度都有定例,这些金子放着也是放着"说着,朱元璋突然抓起一块金锭,在阳光下晃了晃:"你瞧瞧,这成色多好!当年咱命人铸这些金锭时就想好了,将来要给办大事用!"他不由分说地将金锭塞进朱雄英手中,"现在正好,拿去作保证金!让天下百姓都看看,咱老朱家说话算话!"朱雄英捧着沉甸甸的金锭,喉头一阵发紧:"爷爷,这这太"不等他说完,朱元璋已经转身指挥太监:"都愣着干什么?把这些箱子全抬到外头去!让老百姓都开开眼!":()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