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月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现今是七月流火的时节,而后共婵娟,桂香尽,就要提前备上薄棉,以期九月授衣。

末了大寒,着了冬衣,她来此处也约莫一载光阴了。

乞巧夜挑灯花,中秋月饮桂花酒,冬至时晚来天欲雪。

细数以后的时节日常,已不自觉叠上一个朝夕相伴身影。

这般盼望着,盼望着,乞巧已至,星河耿耿,丝竹千家。

苏锦绣先前听了兰涉湘言及此间习俗,早早就为乞巧节悉心准备着。

削青筠为架,用竹子编成棚,再以五彩丝绸带为幔,缀成仙阁,上面刻着牛郎织女与众仙人的像,将这仙楼放在院中,以待双星渡河时乞巧。

她如今营生顺遂,有许多闲钱,已将绣巷旧宅葺治一新。初时本欲易宅,去薄尉巷寻一处轩敞宅邸,可又觉得绣巷这处住得习惯,还念及此巷晨昏相伴的烟火气,便没舍得没搬,只将此处修整得更宜居住。

添了大门,拓隙地充庭院,房间也都重新装整,阶前尽铺青石,周遭植兰栽桂,风过处暗香盈袖。甍宇皆经髹漆,宅内规制亦妥帖,她与闻世钦的卧房东西对向,中隔一堂,晨昏相见,倍觉亲厚。

闻世钦归家途中,袖中揣了两尊摩喝乐,步履轻快。

这对摩喝乐是市集上一眼看中的,男偶金冠锦袍,腰悬玲珑玉佩,女偶双鬟垂肩,罗裙绣着细碎兰草,俨然一对缩微璧人,相依相偎的模样让他当即掏了钱。

推开大门,庭中仙楼的五彩绮罗正随夜风轻展,他扬声唤“阿姐,看我给你带——”。

话音却在瞥见那抹水红时骤然凝住,手中摩喝乐险些脱手。

苏锦绣于灯影中回眸,一身装束恍如从盛唐画轴中走出。正红齐胸襦裙如绛霞铺展,其间绣着繁复的宝相花纹,同色系带随着夜风轻晃,外搭的青花蓝渐变披帛如烟似雾,与裙身的红撞出雅致风情。青丝盘成对称环髻,髻侧插着珍珠攒花钿簪和一支红绒花,两缕细辫垂在胸前,末梢系着银铃,走动时叮当作响。

闻时钦僵在门槛边,方才满肚话语竟寻不见踪影,他素日见惯阿姐素衣模样,未曾想过她着艳裳、上花妆会是这般不可方物的光景。

“阿钦?”苏锦绣见他僵在门槛半晌不语,便提着宫灯上前,纤手在他眼前轻晃。

闻时钦这才回神,目光落她手中提灯上,梅枝为骨,虬曲枝桠间斜翘着朵鎏金梅花,底下悬着盏乳白纱宫灯,竟似提着枝燃着光的傲雪梅枝。

他喉结轻滚,笑道:“我只当是哪位仙娥误落进我家院子了,方才一时没辨出来是阿姐。”

苏锦绣被他这话夸得桃腮漫上薄霞,揉出几分纯稚与娇媚交织的韵致。

她垂眸望着手中宫灯,声音轻轻:“这是前几日和涉湘去织锦局选的衣裳,我还怕太艳会俗气呢。”

闻时钦忙摇头,便要从袖中取出摩喝乐,门外却突然传进谢鸿影咋咋呼呼的声音:“巧娘!快走了,街上都热闹起来啦!”

苏锦绣抬眼往外瞧,果见易如栩、谢鸿影和兰涉湘都站在门首候着,都是精心整饬过行头。她当即拉住闻时钦的衣袖,眼底亮着光:“我们也走吧。”

闻时钦见状,悄悄将摩喝乐揣回袖中,任由她牵着自己往外走。

刚入朱雀大街,七夕夜的繁闹便潮涌而至。

街上人潮如织,车马相挤,连落脚处都难寻,果如传闻中那般,前三日就开始拥遏,直至入夜仍不见疏。

潘楼方向的乞巧市声穿帘度幕,混着楼头乐伎的婉转清讴。通宵达旦的热闹里,小摊糖画的脆响、杂耍场的喝彩揉作一团,他们连挤到近前的余地都没有。

兰涉湘扯住苏锦绣的袖角:“不如先往牵丝楼去?那是月老祠旧址改建的,素来是女儿家乞巧求缘的去处,想来人境该疏朗些。”

苏锦绣点头应下,一行五人刚至牵丝楼下,守阁的老妪便执杖拦了步:“诸位郎君莫怪,这楼是女儿家求姻缘的地儿,男士勿入哩。”

苏锦绣忍俊不禁,转头对闻时钦三人笑道:“要不你们先去猜灯谜?我和涉湘上去看看就来。”

待他们应了,她便与兰涉湘交臂挽袂,款步拾级而上。

二人拾级至牵丝楼顶层,果见一方露天长台,中央立着尊朱漆描金的月老像,手持红线,眉眼含笑。台侧零星摆着几案,案上供着时新瓜果、素色绢花,三两位衣饰雅洁的闺阁女儿正并肩而立,敛衽屈膝拜过月老,轻声祝祷后便悄然退去。

苏锦绣与兰涉湘亦取了案上备好的香烛点燃,并肩跪下,敛眉垂目,神色虔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