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穷酸二更(第5页)
刘珩头一下子就大了。
兴修水利说起来容易,办起来何止是耗资巨大。
历朝历代,兴修水利,都是大工程。甚至大到能够拖垮一个王朝的地步。
他也想修水利,想得良田百万亩,可是他没钱。
连启动工程的钱都没有,更别说后续工程。
水利一事一旦开工,就不能停下来,得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
他唯有苦笑,“水利一事急不得,此事只能押后,还望先生理解。”
“老夫自然能理解。老夫虽然不事生产,却也知道此事不易,耗资巨大。但,不能因为困难就忘了此事,将之束之高阁。老夫今日之所以提起此事,就是希望王爷心中能时时念着水利一事,有了财源切莫铺张浪费,节省点或许修水利的钱就有了。”
章先生善解人意,就是逼得太紧。
刘珩摇头苦笑,他才来几天啊,就给他加上层层压力。
不曾就藩的皇子,想象不到就藩有多困难。他现在是体会到了。
难怪皇子们都想留在京城,死活不肯就藩。撒泼打滚也不走。
京城多好啊,花花世界。每月每年到少府领爵禄,日子过得爽歪歪。偶尔还能进宫打点秋风。私下结交官员,还能捞一笔。
借着皇子身份,在京城做点生意,怎么着也比出京城就藩强多了。
就藩,意味着要操心这操心那忙不完的事情。
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操心,就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所有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操办。
只是,这么做的下场,通常都不太好。盘剥太甚,必然会被御史弹劾。
皇帝开恩,一切好说。
皇帝不开恩,一切都不好说。,!
若非揭不开锅,又没信心继续科举,他是不会来应征王府的差事。功名利禄之心,他不比其他读书人少。
万管事一副看透一切的样子。
“这样吧,我可以做主借你半袋粮食,也不收你利息。只要求你若是能考中,将来进了王府,用心办差,忠心为主,莫要三心二意。”
孙秀才大喜过望,躬身一拜,“多谢管事慷慨。”
“此乃王爷恩典。”
“是!这都是王爷的恩典。”
终于借到了粮食,还搭了农闲庄的顺风车前往双河镇。从双河镇回家可以走河道,更近一些。
无独有偶。
孙秀才不是唯一一个应征的同时还要找王府借粮的秀才。
这帮秀才脸皮真够厚实,胆子也真大。
也说明,这帮秀才是真穷。
要不是穷到无路可走,万万不会自绝前程,跑来应征王府差事。
要知道,如果履历上有过王府办差的经历,将来就算脱离王府重新走仕途,仕途也不会顺畅。
上官一看你的简历,咦,竟然在王府当过差,得仔细斟酌斟酌。万一恶心了宫里某个贵人,或是得罪了某个皇亲,得不偿失啊!
皇亲贵戚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这家和那家不对付,这王府和那王府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用王府出来的官员。
这就是为什么,进了王府,就等于绝了仕途前程。
刘珩翻阅报名者的简历,得知不少报名者竟然穷到揭不开锅,一个个饿得面无菜色,着实惊了一跳。
“怎么会如此穷困?”
读书人都穷成这鬼样子,普通百姓岂不是要吃野草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