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针尖对麦芒二更(第1页)
,,,!
温大人捋着胡须,也不介意对方的态度,“罚,肯定要罚,但必须掌握好其中分寸。像是革除功名,就不必了。读书不易,大家都是经历过的。可不能寒了天下举子的心。
且,此次事件必然会传遍天下,将来史书上也会记上一笔。若是邱大人无所谓担上酷吏的名声,你尽管自行其是。”
处置几百个闹事举人,若是过分严厉,史书必然要记上一笔,酷吏的名声跑不掉。
何必呢?
身前身后名!
陛下都不甚在意,神为你官员却要喊打喊杀,不至于。
同时读书人,理应得饶人处且饶人。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同朝为官。
崔大人噗嗤笑出声来,“也难怪邱大人恼怒,这帮举子太不懂事,竟然指着御史台骂不干正事。不过,眼下西北正在用兵,北方连日大雪压垮了不少民房,南方部分地方旱灾以至于冬小麦或许会绝收。
这一件件一桩桩,在举子们心目中比区区一本镜花缘严重多了。你们御史台不关心战事,不关心灾情,只盯着杂书弹劾,未免太闲了些。难怪连参加会考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派胡言。本官不曾想到崔大人竟然如此短视。这不仅仅是一本杂书的问题,这关系到天下教化,关系到士林名声,关系到天下官员的名声。如何重视也不为过。”
“可是,那帮闹事的举子却认为你们不能代表天下士林,甚至可以说天下士林的名声败坏,其中有你们一份功劳。人家可不认为区区一本杂书就能毁掉士林名声。”
崔大人针锋相对,绝不落下风。
这个时候,元康帝粗略地看完了镜花缘第一册,心情有点复杂。
这本书有没有败坏士林名声?
有!
肯定有!
有没有御史们说得那么严重?
没有!
这个绝对没有。
区区一本杂书,看的人多是闺中女子,闲来无事的太太夫人们,或是识字的小老百姓,影响力哪里比得上四书五经。
再说了,天下识字的人很少。
以人口比例来算,那是相当少。
很多做生意做得忒大的商贾,有钱吧,依旧不识字。最多也就认识自个的名字,商品名称,壹贰叁之类有限的几个字。让他们看书写文章那是不成的。
识字率摆在那里,区区一本杂书根本不足为虑。
真正将这本杂书推向广大市场,推向全天下的人,不是清河书坊,不是盗版书商,而是这帮御史。
御史们一闹腾,而且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大家都会好奇这本书的内容。
以至于,御史们弹劾的同时,镜花缘彻底火了,卖爆单了。各个盗版书商都在加印。
反而是正版书商,没吃到多少好处。
一家正版,干不过千百家盗版啊!
不过,清河书坊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也算是有了个大好处。从今以后,清河书坊出版的杂书,必然会有更多的购买者。
元康帝很想说,这帮御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本事一本流传于闺阁的杂书,闹到现在,读书人也在看,说书人也在说,市井小民都在议论。
至于书中内容影射,哼
叶慈啊叶慈,清河书坊若非叶慈是幕后老板,元康帝现在就下旨查封。
事关叶慈,元康帝有些拿不准分寸。
罚重了不行,罚轻了又起不到作用。
方内监的想法和张皇后如出一撤,“陛下,可否让清河书坊出一本合适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