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帝王猜疑带来的机会(第6页)
元康帝蹙眉。
方内监咬咬牙,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犹犹豫豫。
他说道:“定王是嫡出!”
只需一句话,足够了。
朝廷百官,天下官员,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嫡出,只有极少数庶出能够读书出仕出人头地。
朝堂上,基本上很难看见庶出的官员。即便有,也是记名在嫡母名下。
这就是为什么,朝臣坚持维护立嫡立长的原则,坚定维护嫡出皇子的利益。嫡庶有别,坚定支持这一点,其实就是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只有区别了嫡庶,这帮嫡出官员才能在家族中理所当然攫取最大的利益。
维护嫡庶有别,就是维护自身,利益是一致的。
之前,嫡出的定王就藩,本朝传统,就藩的皇子等于是失去了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
故而,朝臣们才会转为支持身为长子的吴王。
但
一旦嫡出的定王回归京城,意味着定王重新拥有了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那么,很大一部分朝臣会天然地转为支持定王。
这就是嫡出的优势,代表了法统!
自古以来,就没有嫡出皇子还有资格的时候,庶出皇子却能爬上去的道理。
皇帝同意,朝臣也不会答应。
如今的关键在于,元康帝敢不敢召定王回京。,!
鱼,故意搞事的。
他甚至怀疑,这一切都谁张家安排,甚至赵家也参与了其中。
薛家太着急了,这个时候请立太子,并且搞出这么大的声势。
也难怪,吴王立下军功,下面的官员看不清形势,以为储君之位非吴王所属,于是乎随大流。万一能博个拥立之功,就发达了。
一群投机客,跟着薛家的号召,纷纷上本请立吴王为太子。
这么大的阵仗,难怪会被人利用,当着元康帝的面喊出民心所向这句犯忌讳的话。
元康帝脸色发青。
儿子民心所向,他这个当老子的绝不会感到丝毫开心,唯有愤怒警惕怀疑甚至是恐惧。
他老了,儿子却正年轻。
他精力不济,儿子却精力充沛。
他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儿子至少还有几十年。
此消彼长,元康帝心中对薛贵妃,对吴王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警惕心。
朝臣拥立吴王为太子,他偏不答应。
但,他也不能和朝臣们硬碰硬对着干。
该想个什么法子,破了这一次的拥立,灭了吴王的气焰。
“传朕旨意,吴王从军一载,劳苦功高。着居家休整,休养生息,以待将来为朕分忧。”
方内监:“”
这是让吴王刘璞赋闲在家,不授实权,也不给差事。
这哪是劳苦功高,分明就是功高盖主,必须打压。
方内监提笔,默默书写诏书。
写完后给元康帝过目,然后盖印,安排一名太监前往吴王府传旨。
做完这一切,方内监才说道:“老奴担心朝臣恐有非议。”
元康帝冷哼一声,“他民心所向,朝臣当然有非议。认为朕不该让贤良英明的吴王赋闲在家。朕是慈父,关心吴王身体,怕他在外落下隐疾,这才让他在家休养。什么时候休养好了再说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