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何从(第3页)
二人翻身上马,率领大军,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风雪漫天,山河寂寥,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耶律延禧与岳飞一行昼夜兼程,风雪无阻,终于在第七日黄昏时分抵达松州城外。远远望去,城头旌旗猎猎,巡逻兵士步伐整齐,显然军纪森严,未因连番战事而有丝毫懈怠。
“看来王德并未让我失望。”耶律延禧策马立于高坡之上,望着城中灯火渐次亮起,心中稍安。
高烈策马上前:“燕王,是否即刻入城?”
耶律延禧微微颔首:“传令下去,轻装入城,不得惊扰百姓。”
队伍缓缓前行,穿过吊桥,进入城门。王德早已率众将迎候于城门口,见耶律延禧归来,立刻单膝跪地行礼:“末将王德,恭迎燕王回营!”
耶律延禧翻身下马,伸手扶起他:“辛苦你了,这几日可有异动?”
王德起身,神色凝重:“吐蕃方面并无大动作,但斥候回报,巴桑的主力部队已从西南方绕行,似有向我后方迂回之势。”
耶律延禧眉头微皱:“果然如此……他们是在试探我军反应。”
他沉吟片刻,随即下令:“召集诸将,半个时辰后议事厅集合。”
夜色降临,议事厅内烛火摇曳,众将肃然列席。
耶律延禧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吐蕃此番南下,绝非单纯挑衅,而是有意牵制我军兵力,为西夏、女真创造机会。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应对。”
王德抱拳道:“末将建议,立即派出骑兵小队深入敌境,探明其真正意图,并设伏截击其补给线。”
耶律延禧点头:“此计可行。不过,吐蕃素来狡诈,若我们贸然出击,反而可能落入圈套。”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需要一个诱饵,让吐蕃误以为我军内部空虚,从而主动出击。”
众将闻言,皆露出思索之色。
“谁愿担此重任?”耶律延禧环视众人。
高烈当即出列:“末将愿往!”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好!你带一千精骑,伪装成溃败逃兵,故意被吐蕃斥候发现,引诱其前锋部队追击。待其深入我伏击范围,再一举围歼。”
高烈抱拳领命:“末将领命!”
耶律延禧又看向王德:“你率主力驻守松州,随时准备支援。若吐蕃主力真欲迂回包抄,便由你亲自迎击。”
王德拱手应诺:“是!”
部署完毕,诸将纷纷离去,各自准备。
翌日清晨,高烈率一千骑兵悄然出城,沿着小路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吐蕃大营内,巴桑正与谋士商议战事。
“耶律延禧已返回松州,看来他察觉到了我们的意图。”谋士低声说道。
巴桑冷哼一声:“即便如此,他也无法阻止我大军南下。只要能切断松州与兰州之间的联系,便可孤立无援,届时一鼓作气攻下松州,大局可定。”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匆匆闯入帐中:“启禀将军,我军前方斥候发现一支宋军骑兵,人数约千人,似乎正在仓皇逃窜,沿途丢弃兵器铠甲,士气低落。”
巴桑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果然是耶律延禧分兵后的漏洞。传令下去,先锋部队立即出击,务必全歼这支溃军!”
谋士却面露迟疑:“将军,此举恐有诈。”
巴桑冷笑:“有何诈可言?耶律延禧若真想设伏,怎会只派一千骑兵前来送死?更何况,如今我军已占据主动,岂能放过这个良机?”
谋士无奈,只得退下。
数日后,吐蕃先锋部队果然追击高烈所部至鹰嘴峡附近。
峡谷两侧山势险峻,林木繁茂,正是绝佳伏击之地。
“就是这里。”耶律延禧站在山崖之上,遥望远方尘烟滚滚,“命令弓弩手准备,待敌军半数入谷,立即放箭!”
不多时,吐蕃军队果然进入伏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