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第15页)
嬴政绷着肉嘟嘟的小脸,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说了,给您找的婢女很快就能送过来。以后您有了伺候的人,就不必再和门客混在一起用膳了。”
他总不好说“我觉得两位老师和师兄都不是一般人,偏又不能说破,怕你出去得罪人”吧?
若真这样说了,赵姬倒是能被吓唬住。可日后有机会回了秦国,她自觉地位稳固时,谁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
所以,嬴政决定说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话说到了赵姬的心坎里,她下意识挺了挺腰身,笑靥如花,夸赞道:“我儿当真孝顺!”顿了顿,又矜持地说,“你父亲送来这两个门客,虽然不够机灵,好在办事还算踏实。等日后见了你父亲,我会替他们请功的。”
嬴政笑着附和了两句,便退了出去。
不管是扶荔还是哪吒,都没过问他们母子间的事。悟空更是第一天来,不知道赵姬的用餐习惯,就更不会问了。
等吃完之后,悟空便告辞离去,约定好了次日下午过来。
等到第二天下午,他果然来了,还带着两个身姿高挑,容貌俊秀的姑娘。
那两个姑娘看起来二十多岁,穿着蜀国制式的衣裳,一个挽着单髻戴卧兔,另一个梳高髻插金钗。
悟空把两人带到了扶荔面前,扶荔则是先把嬴政叫了过来,让他先过过眼,再送到赵姬身边去。
嬴政年岁不大,见识也不多,更别谈什么看人的本事了。扶荔还没来得及教他呢。
可是,他就是觉得眼前这两个女子,和中原女子不同。
倒不是中原女子不够坚毅、不够聪慧,但就是少了些什么。
直到多年后,阅人无数的嬴政才逐渐意识到:中原女子比起蜀中女子,少的是底气。
但四岁的嬴政却想不了那么多,只是觉得她们气度不凡,母亲由她们照顾,他很放心。
于是,他便问:“不知两位淑女如何称呼?”
梳单髻那个躬身施礼:“我叫璇,出身蜀中戴氏。”
梳高髻那个亦施礼道:“我叫措,出身蜀中郑氏。”
嬴政先是惊讶她们都是蜀中来的,继而想到自己两位老师都是蜀中人士,便也释然了。
戴氏?郑氏?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蜀中第一代王族就是戴氏。而郑氏就是当代王族,哪怕已在苟延残喘,却仍没被人推翻。
“两位都是王族
之后,来给我母亲做婢女,实在是委屈了。”嬴政表现得很客气,也很老成。
他自觉是在礼贤下士,却不知那只比四头身高点有限的身高,还有红扑扑、肉嘟嘟的脸颊,让他越是严肃,就越显得可爱。
戴璇和郑措的目光已经柔和了些,戴璇笑着说:“公子不必如此,我二人虽出生王族,却不过是旁支,又非长女,得不到家中多少荫蔽。”
郑措接口道:“来照顾夫人和公子,对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机遇。只要夫人和公子顺利返回秦国,我二人日后的前程,绝对比留在蜀国好得多。”
说白了,就是看好他们母子的前程,也相信母子二人的品性。
听她们这样说,嬴政心里舒服多了。
这种直白表达出自己欲望的人,比那些嘴上说着不要,心里却想着别人硬塞的,好应付多了。
“日后母亲就拜托两位了。”
郑措道:“公子放心,来之前我们已经了解过夫人的习性,只需稍加磨合即可。”
实际上,她们了解的不是赵姬的习性,而是赵姬的为人。
她们虽然不是家中长女,但蜀国母系社会,母亲在对女儿们的培养上,堪称一视同仁。大姐能学到的东西,妹妹们也都能学到,至于学多学少,看的是个人本事。
作为长女的那个,唯一比妹妹们多的优势,就是家族资源的倾斜。
蜀国的女子,只要家里有条件的,哪个不想着读书习武,考文举、武举做官?
像她们这样的官宦世家,比平民百姓更多了一样优势,那就是从小就有家中长辈教导他们识人、用人之术。
只要了解了赵姬的为人,以她们的本事,很快就能摸索出在赵姬身边的生存规则。
两人跟着嬴政去拜见赵姬,并冷眼观察他们母子间的相处模式,很快就看出来:赵姬占据孝道高地,嬴政占据智商高地。目前为止,母子二人属于共轭共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