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外(第2页)
岳飞策马而来,拱手道:“燕王,如今黑风岭已破,敌军溃散,是否追击?”
耶律延禧摇头:“穷寇莫追。传令下去,收编降兵,整顿军备,准备迎接下一波敌人。”
岳飞点头称是,随即又问道:“那女真方面如何应对?”
耶律延禧目光深邃:“女真虽强,但远道而来,补给困难。若其贸然南侵,必会陷入困境。我打算派人前往京城,请陛下早做部署,同时联络辽国旧部,争取联合抗敌。”
岳飞思索片刻,道:“末将愿往京城送信。”
耶律延禧望向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你速去速回,我这边也会做好防御准备。”
翌日清晨,岳飞便带着数十名亲卫启程返回京城。一路上风雪交加,道路泥泞,但他们日夜兼程,终于在十日后抵达汴京。
城门处,早已有人等候多时。岳飞下马入宫,面见皇帝赵佶。
赵佶听完岳飞汇报后,脸色沉重:“吐蕃、西夏、女真三方齐动,看来这天下,又要乱了。”
他沉吟片刻,随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最终决定:一方面加强北方防线,调遣禁军增援雁门关;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辽国,试图与耶律延禧达成盟约,共同抵御女真入侵。
与此同时,耶律延禧也在松州加紧备战。他命令王德继续巩固赤水河谷防线,高烈则负责训练新收编的降兵,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潜入女真境内,搜集情报。
半个月后,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送达松州。信中写道:皇帝已同意与辽国旧部联合,若耶律延禧愿意归顺朝廷,便可封其为北疆总督,统领边军,共抗外敌。
耶律延禧看完信后,久久不语。他知道,这是朝廷对他的一次试探,也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抉择。
夜深人静,他独自站在城头,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思绪万千。
“我究竟是谁?”他低声自问,“是契丹遗孤,还是大宋将领?”
良久,他终于下定决心,提笔写下回信:
“臣耶律延禧,誓死效忠大宋,愿与朝廷共进退,共御外侮。”
信成之后,他亲自交给岳飞,嘱咐他务必亲手呈交皇帝。
岳飞接过信件,郑重地点了点头:“燕王心意已决,末将定不负所托。”
风雪依旧,战火未熄。但在这片动荡的大地上,一个新的联盟,正在悄然形成。
而属于他们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耶律延禧在送走岳飞之后,便开始着手整顿军务。赤水河谷一战虽胜,但宋军亦伤亡不小,五千精骑折损近半,粮草补给也因长途奔袭而消耗殆尽。他深知接下来的局势将更为严峻,若不尽快恢复元气,恐怕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王德奉命留守松州,负责后方防御与兵员整训;高烈则被派往兰州一带清剿残敌,确保后方稳定。同时,耶律延禧亲自巡视各营,安抚士卒,并下令从附近州县调拨粮草,以缓解军中燃眉之急。
数日后,斥候回报:西夏残部李乾顺已逃至贺兰山一带,正联络党项诸部,意图东山再起;而女真方面,完颜阿骨打亲率大军南下,前锋已抵达大同关外,战火即将燃起。
耶律延禧闻讯后,立即召集众将议事。
“如今我军虽略得喘息,但战力尚未完全恢复。”他在议事厅内沉声道,“女真铁骑骁勇善战,若其攻入中原,则天下危矣。”
高烈抱拳道:“燕王,不如趁其未稳,主动出击!末将愿为先锋,直取女真主帅首级!”
王德却摇头道:“女真兵力雄厚,且远道而来,必有准备。若贸然出击,恐遭伏击。”
耶律延禧思索片刻,缓缓开口:“我意已决。传令下去,即刻修书一封,命快马送往京城,请陛下早作部署。另外??”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将亲率三千骑兵,前往大同关外,迎击女真前锋。”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燕王!”王德急忙劝阻,“您乃全军统帅,岂可轻身涉险?”